回族的姓氏渊源主要与其先民的姓氏有着密切的关系。回族的形成如今已经完全融入了汉语世界,他们的姓氏与汉族的也没有太大的差别。这一现象引起了我们的兴趣,我们决定深入介绍回族姓氏是如何被汉化的。
一般来说,回族人的全名是由本人名、父名、祖父名、族名、地名,部落名等构成。这一姓氏特点在回族先民进入我国时仍然很明显。唐宋元时期,随着大批##进入我国,他们不仅带来了宗教信仰,也为我国回回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,同时也为回回姓氏的诞生、形成和发展准备了条件。马、牛、杨、铁、海、沙、苏等均是回族大姓。
回族姓氏的由来颇为有趣。一部分是由波斯语或阿拉伯语或突厥语族原读音引申而来的,如采用谐音、近音以名改姓等。另一部分则是由祖姓或经名演变而来的,如变繁为简、谐音、近音等。还有一些回族姓氏则是由于曾得到过的尊号或源来地名变繁为简,采用谐音等而产生的。当然,还有一部分回族姓氏是在历史上的战乱、民族冲突等情况下,为了避仇躲难而隐姓埋名,或者改用周边汉人邻居、朋友姓氏的。
据历史记载,随着13世纪的蒙古西征,中亚和近东、中东的阿拉伯、波斯等地的##官吏、军士、学者、商人以及工匠等被签发或自动迁徙到我国来,分布在全国各地。他们定居后,与汉族杂居,并与汉、蒙古等族通婚,繁衍生息,融合形成了以回回为主的民族共同体。他们仍沿用回教有关的名字,即回回名。极少数官宦和士大夫出身的人,既使用原来的回回名,又受汉族的影响,起用字或号。
为了区分同名的回族人,朱元璋采取了大民族的同化政策,歧视、压迫少数民族,禁止回族内部通婚和使用“胡语”、“胡姓”。迫于压力,回族人开始采用汉名。但在取姓方式上,与汉族有着很大的区别。他们大多取回回原名和回教先贤名中某一字的译音立姓,如伯笃鲁丁的后裔取其祖辈名字中的“伯”字立姓,后又改“伯”为“白”。这种得姓方式具有一定的独特性,所以出现了汉族姓氏中没有或少有的姓氏。如赛、纳、哈、速、羽、底、亚、虎、拜、提、撒、陕、闪、忽、萨、麻等。这些独特的姓氏不仅反映了回族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,也成为了他们历史和文化的见证。